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周扬波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苟有新变,足以代雄!--周扬波山水画评析

2022-06-16 08:30:17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曹大维 
A-A+

  南朝肖子云云:“苟无新变,何以代雄”。数千年来,中国艺术家立足于此,踏着前人足迹,探寻未竟之境,造就了中国画艺术的蔚为大观和辉煌成就,延续了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。时代发展到今天,立足传承与创新,保持中国画艺术的生命活力,仍是众多有责任担当,有开拓意识的中国艺术家的根本追求。

  十二届全国美展之后,中国艺术界一篇唏嘘之声。除大多作品偏重制作技巧,忽视笔墨精神的现象让人大跌眼镜外,六成左右的中国画作品无书,无诗亦让人颇感意外。很少的一部分作品虽然有书法、有诗作,却难以让人一睹欣然。这对于注重诗、书、画为一体的中国画而言,不能不说是一种很现实、很无奈的遗憾。现实说明,举世浮躁已经无法让书桌、画案安安静静,众多急功近利的中国书画家们亦无法泰然自若的埋头于书桌、画案推敲诗行,润泽笔墨。不自觉的背叛了中国画艺术,背叛了中国文化。由是,反感和忧虑成为当代众多视艺术为生命前辈艺术家的一致心情。他们一方面反感中国艺术家的急功急利,一方面担忧传统中国画艺术后继乏人。的确如此,作为诗、书、画、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,当代中国画暴露的缺陷足已让我们抚腕叹息。

  好在,在艺术界近乎集体浮躁的今天,总有一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责任担当的艺术家拒绝平庸,心如止水、一丝不苟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,孜孜不倦的探寻中国画艺术的未竟之境,试图破壁创新。

  周扬波就是其中一位,自9岁起就在其父周逢俊先生的指导下,踏踏实实、亦步亦趋的描摹前贤书画,研习古今画论,遍访名山大川。于今,刚过而立之年就已经羽翼渐丰,展翅欲飞了。不论是山水、还是花鸟,乃至诗词歌赋均堪可圈可点,表现出和其年龄极不相称的老道和成熟。

  “画如其人”。沉静、俊秀、洒脱、聪慧是我对周扬波先生的第一印象,相处日久,这一印象更加深刻。他的山水画也是如此,师古法而有新变,承家学而不囿于斯,出于造化而精于取舍,立意高远、笔墨精干而气韵生动。无论是他笔下的江南烟云缥缈,还是塞北冷峻苍茫,皆阳刚之中含阴柔,峻利中蕴浑厚。使人一望而喜,再望而思。足可让人抚掌而赞:苟有新变,足以代雄!

  “气韵生动”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。达此境界者需要两个先天条件:一谓天性,二谓学养。很多艺术家终身探索而不能降燥免俗,此正所谓古人所言:“气韵不可学,乃生而得之”。刚过而立之年的周扬波很幸运,生于江南,赋予了他沉静、温和,灵秀的气质;家学渊源,奠定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,文化底蕴。持续多年的中央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系统学习、锻炼,也使他对中国画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让人羡慕的高度。

  “取法乎上,饱游沃观”是周逢俊教授奉行的艺术之道。艺术实践中,他不仅强调追前贤,师造化,更为推崇画室之外的艺术探索与才情修炼。所以,审视周扬波的绘画艺术,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范、荆、关、董、巨、龚等前贤诸家影子,还能看到其父周逢俊先生洒脱、俊逸的笔墨之法,诗风词韵,更能体会到院派扎实、严谨的写生功底。正是这种“取法乎上,饱游沃观”的磨砺,使他丰富了笔墨技巧,完善了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核。表现在作品中,则体现出一种“画之景外意”和“画之意外妙”的笔墨意趣和文人情怀。

  就其绘画的审美取向而言,他笔下的美固守的是传统基石,强调的是笔墨韵味,追求的是情感张力。所以,在他的笔下,草树百态有生气,雨雾蒸腾有逸气,峰峦叠嶂有灵气,流水激湍有静气。立足传统的创作审美取向,虽然少了些追赶时髦的翻新花样,但一笔不敢减其力,万笔不敢舍其精,展现的是经典艺术精神和东方水墨艺术的风流雅韵。

  也正是这种旷达、俊逸的审美体验与艺术风格,扬波的绘画艺术近年来得到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,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。如:《溪山秋色》、《寒山转苍翠》两幅作品连续入选中国美协首届、二届“菜乡情”名家邀请展;《银屏山秋韵》入选中国美协第二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界书画展并获优秀奖;《夏山隐暑图》入选中国美协“长江颂”中国画提名展并获优秀奖。

  近两年来,扬波更是像中国画坛一匹狂飙的黑马,以绝对优势连续入选各类大展,格外惹人关注。如2014年6月入选中国国家画院青年邀请展;2014年10月入选“画坛新势力,水墨七零后”名家邀请展;2015年元月入选“笔下乾坤--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名家”作品展;2015年4月入选“笔墨之道--水墨名家邀请展”;2015年5月入选“致青春”--当代优秀青年画家作品展;2015年5月入选“亚洲春季020--让艺术回归大众”公益主题联展。

  荣誉也许并不是一个优秀艺术家所渴望的,作品才是艺术家真正的精神家园。透过周扬波的作品,我们发现不甘流于时俗,守望传统文脉,拒绝沦为平庸才是周扬波先生真正的艺术追求。

  “藏山于山,藏川于川,藏天下于天下,有大力者负之而趋”。中国画艺术在当代遭际大面积平庸虽然让人为之焦虑,但毕竟是局部的,仍有能者有志于扛鼎拒庸。和诸多前辈对中国画前景黯淡,后继乏人的忧心忡忡不同,我则对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充满憧憬。因为,有周逢俊、周扬波父子以及众多对中国画心存敬畏、继往开来的优秀艺术家的默默努力,中国画艺术一定不会在当代陷入整体平庸,一定会在新的时代续写新的篇章,展示新的魅力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周扬波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